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教育孩子之前,请先跟孩子“搞好关系”

   日期:2024-04-01     来源:www.wanyuit.com    浏览:579    
文章简介:前不久,有个一家三口跑步的视频上了热搜。视频中,爸爸妈妈伴随十岁的儿子跑步,三人身穿蓝色的亲子运动服饰,沿着公园的绿道奔跑。

前不久,有个一家三口跑步的视频上了热搜。

视频中,爸爸妈妈伴随十岁的儿子跑步,三人身穿蓝色的亲子运动服饰,沿着公园的绿道奔跑。这个习惯一年四季,从未间断过。

相信,会有不少人羡慕这种“自律”的相处方法,为这“和谐相处”的一家三口味到幸福。

有这样健康的亲子关系,相信视频里的男生是非常幸福的,这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。

好的亲子关系,给予孩子一颗充盈的内心,为孩子的内心成长铸造出最坚固的壁垒;它能让孩子们掌握爱与被爱,从而形成自己完善的人格。

爸爸妈妈跟孩子的关系,比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更要紧。

01 尊重,让孩子掌握独立

孩子的不少想法是不成熟的,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势必。但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想法可以被“剥夺”,与成年人一样,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,也有我们的思想,需要被尊重,需要适当的引导。

网上有位母亲,推荐了她的婴幼儿教育技巧。

在女儿桐桐两岁时,母亲通过阅念书籍认识到,让女儿多交朋友有益于成长。但她发现,女儿好像并不善于社交。

察看到女儿的内向之后,母亲非常焦虑,便决定为女儿做些什么。

桐桐一个人玩得高兴时,她非要把女儿拉进集体里,强迫女儿跟大伙一块玩,甚至替女儿参加集体游戏;遇见熟人的时候,桐桐有的害臊,非常难主动开口问好,母亲会以强迫的形式让孩子打招呼。

她常常指责女儿:“如此下去你会没朋友,看你将来如何解决。”

女儿上了幼儿园后,老师告诉母亲说,桐桐非常孤独,特别在乎其他人是不是把自己当朋友,一个人时也不了解玩什么。

老师还告诉母亲,她期望母亲跟她一块去幼儿园,替她与人交流、替她参加游戏,不然她自己不了解该如何做。

母亲渐渐意识到,强迫孩子社交,为孩子带来了深深的焦虑和不安,也让孩子对她的“代替”产生了依靠。

于是她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法,不再强迫孩子了,而是将孩子带出去、引导她自己玩。

“或者也可以去跟别的小朋友玩,只须你高兴就好。”她如此对孩子说。

她放下了,掌握了尊重孩子。不久,桐桐不再焦虑了,也交到了好朋友。不管一个人玩、还是跟其他孩子一块玩,她都非常高兴。

桐桐的快乐,让更多的小朋友都想和她相处,她融入了集体,变得愈加自信。

不少爸爸妈妈给孩子划了一条统一的“等高线”,却忽略了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,没针对化的认知、没个性化的教育,盲目跟风从众,抹杀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。

这会导致孩子的“低自尊”,导致他们没办法正确地评价自己,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,也容易被欺负。在与别人的相处中,他们也会过于依靠他们


爸爸妈妈对孩子内心的声音不管不考虑,也就将通向孩子内心深处的那扇门关闭了,让亲子关系产生了隔阂。

其实,人的成长是没统一标准,作为爸爸妈妈,要尊重孩子的成长步伐,让他以比较适合我们的方法成长。

健康的亲子关系,要以尊重为首要条件,尊重他内心真实的想法,让他拥有是我们的生活。

在尊重中长大的孩子,会有着较高的自尊水平。他们有着独立的人格,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、一定自己,既困难被侮辱,也不会过度依靠其他人。

尊重,是亲子之间平等相处的首要条件。


02 鼓励,让孩子充满自信

马克吐温说:“一句真诚的赞美就能让我多活两个月。”

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一定、得到认同。对于一个孩子而言,正面反馈会让他们的成长更高效、更健康。

有人讲述了我们的一段历程:

她小时候非常自卑,一直低着头走路,由于感觉自己不漂亮。爸爸妈妈也因此常常批评她:“你别一直低着头,如此不漂亮!”

有一天,她逛装饰品店时看中一只蝴蝶发卡,就买下戴在自己头上。店主看到后,不停地夸赞她漂亮。

得到了赞美,她非常高兴地跑出去,急于想让大伙看看我们的新发卡,外出时不小心与其他人相撞。

她昂首挺胸的回到学校,刚好遇上老师,老师抚摸地拍拍她,赞美道:“你抬起头来走路的样子真好看!”

那一天,她得到了不少人的赞美,心想肯定是蝴蝶结卡子的功劳,结果一照镜子发现头上根本没发卡,大概是与人相撞时撞掉了。

她忽然了解了,或许自己从来没“不漂亮”,只不过爸爸妈妈的否定使她自卑而已。

此后,由于那句“你抬起头来走路的样子真好看”,她再也没低着头走过路,再也不会由于相貌而感到自卑。

同样面对孩子的缺点,大家可以去“批评”,也可以去“鼓励”。显而易见,后者更奏效。

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是父母们的夙愿,所以在看到孩子不当行为时,焦急愤怒自然地产生,不少父母会以责骂替代交流。如此的确能让孩子暂时避免不当的做法,但同时也会把焦虑传递给孩子。

责罚过多,是一种负面反馈,治标而非治本,会致使孩子的挫败感、自卑感陡然上升。

而一定孩子好的行为,是一种正面反馈,会给孩子传达如此的信息——我的能力非常强大,足以将这件事做好。这种正面反馈强化了孩子好的行为。

在鼓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,会感觉自己值得被一定,他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力量,拥有更强烈的自信,在遇见挫折的时候,也就没那样容易被打倒。

鼓励,也让孩子们更信赖爸爸妈妈,架起亲子之间抵达内心深处的桥梁。

03 伴随,让孩子幸福成长

日常,不少爸爸妈妈并不会失去伴随的孩子,内心遭到的伤害有多大。譬如在《少年说》中,一个小孩子在全校师生面前,如此“控诉”我们的爸爸妈妈。

男生说:“手机才是父母的孩子!”

他还表示:印象中,爸爸妈妈常常喜欢盯着手机看,而忽视了对他的关注。他不理解手机里到底有哪些“迷人”东西,居然让爸爸妈妈感觉比他还要紧。

每次男生“捣乱”的时候,爸爸妈妈就会把手机扔给他,让他一个人玩。

孩子“捣乱”,那是他们表达需要的方法。是孩子在向爸爸妈妈表达“我需要伴随了”。但爸爸妈妈仿佛还不知道这一点。

其实,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的伴随,这一点,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做法值得借鉴。

奥巴马被叫做“世界上最忙的父亲”,却总能腾出时间伴随孩子。他在位8年,坚持着一个原则:天天按时和家人一块吃饭,一周缺席的时间低于两次。

饭桌上,他会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,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,为他们出谋划策;女儿入睡前,他还会给她讲《哈利波特》。

只须一有空闲,奥巴马就会带孩子一块去游乐场、去餐厅吃饭,一块游泳、遛狗,像普通家庭那样。

在大女儿的高中毕业典礼上,奥巴马携带全家人一块参加。在爸爸妈妈伴随中成长的大女儿,和爸爸妈妈一样出色,都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。

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,他们需要很多的亲子互动,以获得爱、安全感和存在感,也在最亲密的关系中获得幸福感。

缺少爸爸妈妈伴随的孩子,从小就生活在孤单之中,或许他们早就掌握了照顾自己,但童年不该是这个样子。在孤独中成长的孩子,内心会充满恐惧,非常或许会变得自卑、胆小,错失不少机会。

只有伴随,才是成长的滋养品,它为孩子的内心浇灌着丰富的营养。

亲密的亲子互动,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与看重,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才会有满满的安全感。日后会更乐观、更幸福,更了解与别人合作。

04 写在最后

心理学学者曾奇峰说过,“爸爸妈妈要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,以应付家以外的寒冷。”

好的亲子关系中,爸爸妈妈不是绝对的权威,而是孩子的“成长合作伙伴”。爸爸妈妈应多多站在与孩子的角度,平等的与其相处,而不该一直高高在上的“指点江山”、评判他“这里不好”、“那里不对”。

尊重,让孩子根据我们的步伐成长;鼓励,在孩子失意之时,给予积极关注;伴随,给予孩子幸福感,不要让童年的底色只剩下孤独。

亲子关系是大家一出生就要历程的关系,经营的好坏与否,有时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。

这比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教育要紧太多。

 
标签: 家庭教育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